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历史文化学院教育见习报告--山西博物院

发布日期:2023-10-26    作者:     来源:     点击:

今天是见习的最后一天,首先我们参观了山西博物院。留给我最深印象的是天峰坪遗址的发掘这部分的内容。天峰坪遗址位于黄河东岸的山西省偏关县,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考古揭露出护坡石墙、石砌房址、半地穴房址、灰坑等遗迹现象,出土了大量篮纹陶片,以及石磨盘、石磨棒。天峰坪石城年代上限在距今4800年前,属于河套地区最先兴起的史前石城之一其发现进一步完善了对北方石城空间分布的认识,为探索中国北方石城文化的源头提供了重要材料。在这里出土了距今约4300年—38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陶罐。

山西,地处中原腹地与塞外草原的农牧交错地带,自古就是民族融合的“大熔炉”。战国至秦汉,长城南北,中原王朝与匈奴对峙数百年。魏晋南北朝,内迁山西的北方各民族先后崛起,相继称雄。4世纪未,拓跋鲜卑建立北魏,雄踞山西,推进汉化。其后魏分东西,延及北齐、北周,各民族交融,共同发展,催生了隋唐盛世。北魏平城、北齐晋阳,是北朝“丝绸之路”东端的国际大都市中外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空前繁荣。以胡汉民族交融为例,1962年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出土了胡傅酒樽等七件铜器。两件器形基本相同,一件器盖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造”另一件文后多一“二”字。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周围饰三个凤形钮,器底装三个熊形足。盖部和器腹满饰高浮雕虎、羊、牛、猴等动物十余种。中原器型与草原装饰浑然一体,是胡汉民族文化交融的典型物证。

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与潮商、徽商,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明初,设九边重镇,行开中盐法,晋商纳粮输盐,逐渐崛起。其后扩大经营,商履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清代,晋商开辟“万里茶道”,贸易走向国际化。道光年间,创办票号,汇通天下,执金融之牛耳近百年。晋商纵横商界五百年,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更留下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山西地区的戏曲文化也同样丰富。中国戏曲是由歌舞、说唱和滑稽戏等表演形式综合而成的舞台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演中国故事,跻身世界舞台,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一同成为世界古代文明中的艺术瑰宝。戏曲艺术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祭祀歌舞,经千百年的发展融合,至宋元时期形成完整的舞台艺术。特别是宋金时期的杂剧,从内容到形式为元杂剧奠定了基础。元杂剧的繁荣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山西作为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艺术传承经久不衰,精美文物层出不穷,神庙戏台星罗棋布,剧作名家灿若繁星,经典剧目千古传颂,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故乡”。

下午我们来到了忻州古城,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泰山庙和财神庙。泰山庙,又名东岳庙。创建于北宋时期,现存为明清时代遗构。明代嘉靖年间扩建,清同治三年即公历1864年重修。坐北向南,东西31.3米,南北73米。位于泰山庙巷西北侧,泰山庙建筑宏大,从北到南,有大殿,献殷(过殿),戏台(乐楼)、山门、影壁。两侧有钟亭、鼓亭、牌楼。2007年,泰山庙被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山庙远近闻名,香火旺盛,信徒众多。对于有深厚历史的古城来说,泰山庙不光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还是一起构成国家的思维部分的历史和文化。

财神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现存为清代(1616-1911)遗构,2007年修缮。庙宇坐西向东,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望海楼、汉白玉牌楼、过殿、财神殿,两侧有钟鼓楼偏殿。财神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檬,单檐悬山顶,塑有赵公明、关公、比干坐像和东西南北四路财神站像,另有关平、周仓及侍者站像,配有南北耳殿。占地面积2150.26平方米东西56.75米,南北37.89米。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财神庙是忻州宝贵的历史记忆之一。

在山西博物院,我感受到了山西地区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忻州古城,我感受到了古城悠长的文化气息。同样地,今天也是见习的最后一天,本次专业见习带给我的是知识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书本知识与文物对话的洗礼,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学习历史的专业信念。本次见习是我宝贵的人生财富,将会被我永远珍藏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