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0日上午9时,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同学来到了山西博物院进行参观学习。山西博物院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整体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轴线对称的构图手法,逐层向外斜挑,体现了古人“如鸟斯革,如翠斯飞”的建筑审美;场馆外形被赋予了“斗”和“鼎”的寓意,“斗”象征丰收喜悦,“鼎”象征安定吉祥。内部陈列则以“晋魂”为主题,2-3层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7个历史文化专题展开,4层以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5个艺术专题构成。
中国文物界素有“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的说法,即使今日参观时部分展厅未开,但是我们从文明摇篮展厅中看到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史前文物。在夏商踪迹展厅中看到了“最萌文物”——鸮卤,它是一种盛酒器,为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形如两鸮相背而立,从正面看,它像一只扑扇着翅膀的胖乎乎的小猫头鹰,可爱却不失凌然威武之气,神似“愤怒的小鸟”。从晋国霸业展厅了解到了晋国六百年伟业,也看到了博物院“镇馆之宝”——晋候鸟尊,它的拥有者是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上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是当时晋侯在宗庙祭祀时的重要礼器,这件鸟尊也成为了晋文化源头的象征和代表。民族熔炉展厅展示了汉至隋800余年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在这个展厅看到了国家宝藏——司马金龙漆画屏风板(复制品),漆画上绘着列女古贤人物故事,画面呈现出鲜明的东晋、南朝文化特征,反映出当时南方绘画对平城的影响,是南北朝时期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价值体现。佛风遗韵展厅中展示了北朝至明清1500余年间山西佛教艺术的嬗变,其中石窟、寺院、佛塔遍布,石刻造像、壁画、彩塑异彩纷呈,可称得上是古代艺术的宝库。
中午12点半,我们来到见习最后一站忻州古城,忻州古城始建于东汉时期,又称“秀荣古城”,是中俄万里茶路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晋北的政治、文化和商品集散重要集镇,主要包括秀荣书院、泰山庙、关帝庙、忻州北城门楼、财神庙等景点,其中在泰山庙美食一条街这不足百米的巷子里,涵盖了忻州本地以及山西省内各类小吃铺,还有一些特色小吃,譬如碗托、挠子粉等,漫游忻州古城,感受五台山下的人间烟火气。
为期11天的专业见习就此落下帷幕,在这短短的时间中我们追溯历史,感受各地风土人情领略各地美食小吃。我们见到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横跨欧亚,重温了延安革命圣地的红色历史,到达了华夏文明之源黄帝陵,登览乾陵感受了大唐盛世遗风,也曾梦回长安,纵览十三朝古都的文物,也坐在伊水岸边眺望龙门石窟感叹古人智慧,也曾攀登嵩山少林,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走进河南、山西博物院,见证中原文明追寻三晋之魂。这次的见习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师生用身体进行阅读,用脚步翻开历史这本书。对于历史文化学院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的专业见习活动。